中國政府不僅在前不久放開了對澳大利亞鮮牛肉和冰鮮牛肉的進口,同時在去年年底宣布,計劃在2004年7月前重啟美國牛肉進口。“中國國內牛肉供給持續吃緊,擴大牛肉進口勢在必行。”4月28日,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研究報告稱,隨著中國蛋白質消耗的增加以及本國生產條件所限,未來5年,中國的牛肉進口量將增長15%-20%。報告認為,中國肉牛儲量從2004年起持續下降,雖然中國政府對牛肉生產商的扶植有所增加,但支持力度仍然低于其他畜類行業,牛肉生產商依然面臨土地有限、供水不足和飼料短缺的困境。
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潘晨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與其他主要的牛肉生產國相比,中國的牛肉行業在養殖、生產率、農場管理、草場或飼料資源等各個方面都比較落后據記者了解,我國牛肉進口需求逐年激增,僅2013年,中國進口牛肉高達29.7萬噸,是2012年進口量的3.79倍,成為牛肉進口大國。
我國牛肉消費需求呈穩步增長的態勢。當前國內牛肉價格持續上漲,牛肉供給不足是直接原因;牛肉產業發展緩慢,能繁母牛和牛犢數量少是根本原因。受肉牛自然生產周期長、風險大的限制,我國牛肉供給在短期內難以迅速增加,近幾年牛肉價格還將維持上漲勢頭。穩定牛肉價格必須著眼于牛肉產業的長期發展。充分發揮牛肉收儲制度及價格調節基金的作用。一方面,政府應進一步增加財政資金投入,加大對牛肉的儲備和投放力度,加快建設牛肉和活畜儲備庫、儲備基地,避免牛肉倉儲不足的問題。同時要積極探索企業代儲等多種儲備模式,緩解因供給不足而造成的價格大幅上漲,更好地發揮儲備對于穩定市場價格和引導市場預期的功能;另一方面,對于牛肉價格高企,肉牛規?;曫B剛剛起步的局面,應該充分運用價格調節基金,對我國牛肉產業在資金、稅收等方面實行優惠政策,對良種繁育和犢牛養殖環節進行重點扶持,助推牛肉產業發展。
完善肉牛養殖保險制度。政府應當通過政策傾斜、稅收減免、代理推廣等方式,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多種肉牛養殖保險產品,特別是針對養殖風險較高的犢牛繁育和哺乳期飼養環節的保險產品,切實降低飼養風險,提高養殖積極性。同時政府應當加大保費補貼力度,激發保險公司和養殖戶雙方的參保積極性,擴大肉牛養殖保險的參保范圍。
促進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。適度規模養殖是我國肉牛生產的大勢所趨,提高規?;B殖比例也是養殖成本上升、散戶退出加快背景下彌補牛肉供給缺口的必然選擇。政府需要促進建成集成配套的肉牛產業技術體系,如建立良種繁育體系、普及標準化屠宰與分割分級技術,探索不同生態區域的標準化規模養殖模式等。畜牧業管理等行政服務部門也應組織專業人員入戶進場,幫助養殖戶完成牛舍改建、養殖管理制度完善、報險止損等培訓工作,促進肉牛的科學化、規?;B殖。